凌家镇位于市中区西南部,幅员面积73.31平方千米,作为市中区重要的“优质粮油主产区”及传统农业大镇,全镇农作物播面约8万亩,粮油产量占全区23.5%,秸秆年产出量约12万吨。近期油菜收割以来,凌家镇坚决贯彻落实天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,将禁烧工作作为当前工作中的头等大事,从宣传、组织、管理等方面入手,以“全天候驻守、全面性部署、全时段禁烧、全方位利用”为手段,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,全面防控与重点督查相结合,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,实现疏堵结合、多元利用,做到广泛宣传发动、严格责任包保、全面督查巡查,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
主要措施是:
一、全天候驻守、严格责任包保。一是压实主体责任。镇党委政府成立禁烧领导小组,将秸秆禁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、摆上突出位置,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自觉扛起、严格压实镇村两级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主体责任,多次召开镇村组干部会议,安排部署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相关工作。二是严格包保责任。建立镇包村、村包社、社包户三级包保责任体系,落实“一级包一级、一环扣一环”机制,抽调不少于200人组成禁烧小分队,分工明确,每个地块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,严防死守,360°全覆盖,确保全域实现网格化监管。三是健全督导机制。组建由镇纪委牵头的督导工作专班,重点对责任落实、宣传发动、值班值守、教育处罚等工作进行明察暗访,目前已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火点的村,责令1名村党组织书记作出书面检讨,大会通报批评3名干部职工。
二、全面性部署,强化组织动员。一是组建宣传队。充分整合镇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、区级下沉干部以及志愿者等力量,统一编组、分片负责,按照一社一支宣传队的原则,通过发放宣传单、口头宣讲等形式,目前已对1.6万余户农户逐户宣传秸秆禁烧相关政策法规,签订责任书,引导禁止露天燃烧秸秆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。二是组建巡逻队。组织村组干部使用电瓶车、摩托车等简易交通工具深入公路沿线、田间地头、居民院落,建立禁烧常态化巡查机制,借鉴省级高空瞭望点模式,设置26个山顶观测点,落实全天候驻守、巡查和值班制度,实现每个地块都有人看、有人管,不留死角死面,确保“发生即发现、发现即处置”。三是组建扑灭队。准备充足的灭火器材、锄头、铁苕帚等应急救火灭火设备,将全镇划分16个片区若干网格,网格员随时24小时保持与巡逻队信息畅通,一旦发现有火点,立即组织现场处置和安全预警,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,防止发生次生灾害。
三、全时段禁烧,严肃惩处措施。一是宣传到位。通过宣传车、村村通、广播、微信、宣传单、横幅等多种“陆空”结合形式,营造浓厚氛围,将动员大会开到村民院落、农户院坝,推动秸秆禁烧要求人尽皆知、人尽熟知,禁烧政策深入人心、入心随行,禁烧工作全民参与、全员主动。二是教育到位。针对侥幸错峰、夜间焚烧等未被巡逻发现的农户,由村组干部据实详实记录燃烧地块,倒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,以村规民约为基础,村委会名义开展批评教育或相应惩处,根据情节轻重,酌情扣减下季种子、农资分配数量,若属民政优抚对象则采取降低保障标准等措施。三是处罚到位。严肃处罚惩戒,对态度恶劣、不服劝阻、屡教不改、阻扰执法等产生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的焚烧秸秆行为,分别以有关法律法规邀请派出所现场出警执法,依法予以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,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以刑事处罚,确保形成不敢烧、不能烧、不想烧的新风尚。
四、全方位推进,深化综合利用。一是还田增肥。抓点带面,变堵为疏,采取留高桩还田、粉碎还田、覆盖还田等方式,“三管齐下”推动农作物秸秆作为有机肥循环使用,目前使用机械收割高桩还田约1500亩、直接机械粉碎还田约1300亩、覆盖还田约1400亩。二是离田腐熟。组织引导农户将秸秆搬离至竹林、坡地、林丛等不影响农作物种植区域或搬运回家用作燃料,目前已实现秸秆离田约7500亩;同时,鼓励农户及时抢抓近期阴雨天气,种植晚玉米、水稻等农作物约8000亩。三是回收利用。组织人力、运力将主公路沿线等交通条件较好的区域秸秆,转运至有需求的秸秆综合利用农业专合社,用于栽培食用菌、生产有机肥、粉碎加工等,坚决做到收获一片、清运一处,彻底断掉火源,促进实现秸秆经济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