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,让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、新优势,促进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。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明确,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。
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引擎,成为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与会者们热议的话题。
充分发挥园区创新引领作用 培育创新主体
园区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区、新兴产业的集聚地、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承载地,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。
全会提出,要发挥园区创新引领作用,推动内江经开区、内江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示范带动各类园区加速汇聚创新资源和产业,实现提质升级。
方向明确,路径清晰。
“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‘主战场’、产业强市的‘主引擎’,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干在实处、作出示范、走在前列。”内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唐南胜表示,内江经开区正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开展原创性、引领性科技攻关,推动重点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,培育半导体功率模块陶瓷基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。同时,坚持招大引强、培优育强,扎实推进园区扩面提质,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。
“内江高新区将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,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努力争当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区、新质生产力培育先行区。”内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肖从亮也立足发展实际作出了谋划。接下来,内江高新区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,扎实推进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数字经济“2 1”主导产业链式集群发展,以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绿氢为突破口加快培育未来产业,厚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科技创新,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。全会明确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。”
在市科技局局长苏晓蓓看来,突出创新主体培育,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、自主研发创新。接下来,内江将大力实施“星火燎原科技创新引领行动”,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和技术培训长效机制,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和孵化水平,打造“入孵企业-科技型中小企业-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梯次培育链条,确保到2027 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0家。
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
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吸引科技人才的“强磁场”、原始创新的“策源地”、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强引擎”。
近年来,资中县与浙江大学、匡廷云院士工作站等19所大院大所合作,建成省市研发平台31个(重点实验室、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院士工作站),获得授权专利35项,转化应用科技成果20项,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,为资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。
资中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唐荣表示,下一步,资中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加快建成共同管业等5个省市重点实验室、晨禾电机等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,鼓励力海铸业转型为大型船舶和军工设备配套企业,支持武顺汽配等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,引导晨田机床发展大型、超大型精密数控工业母机,生产国内领先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,实现“瞪羚”“独角兽”企业“零”的突破。
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,必须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、走上生产线、走向大市场,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前期,我市累计实现261项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,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2.05亿元,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优秀市(州)。
立足东兴区发展实际,东兴区委书记、区长余梅认为,东兴区要充分发挥东兴经开区、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两大省级园区的创新引领作用,积极推进国家级科孵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,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加强校院企地合作,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。围绕优势主导产业,加速本地创新成果产出和域外创新成果引进转化,重点推动“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”等一批国、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