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内江撂荒地整治开展得如火如荼,大批撂荒地重变良田。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200余亩撂荒地整治后,村集体自主经营发展种植业,不出两年便实现利润约21万元。
如何让整治后的撂荒地真正重获新生?让我们走进方田村,探寻答案——
自营发展种植业
地里种出“金豆豆”
2月26日,星期一,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干部却大多不在办公室,他们去了哪里?在土豆地里。
在方田村5组的山坡上,有约50亩土豆地,早土豆正值收获季。当天,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友美正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抢挖土豆,以保证及时将新鲜土豆送到客户手中。他们分工合作,部分人扬起锄头使劲挖,部分人麻利地拾掇土豆装袋、装车,很快就备好了上百斤。张友美抬起泥乎乎的手,拨了拨额前凌乱的头发,“看我们的土豆好大,好漂亮。”眼角的皱纹也随着微笑飞扬起来。
这段时间,在做好村务工作的同时,方田村干部们都将心思扑在了土豆上,化身搬运工、推销员,挖土豆、送土豆、卖土豆。
为何他们这么拼?因为这是方田村的自营产业,种植、销售全由村集体负责,他们必须拼。
在产业发展全过程中,张友美带领村干部们作为主力,雇用当地村民,亲力亲为从零开始,种出了一个个致富的“金豆豆”。“现在市场价格好,零售价能达到2.5元/斤,目前我们已经收入了近2万元。”张友美介绍,此批土豆产量将达到8万斤,收入将超10万元。
收入可观,但其过程不可谓不艰辛。土豆产量大,如何尽快销售是个问题。此前,方田村也联系过批发商上门收购,但其给出的价格仅几毛或者1元出头,“价格太低了,不如我们自己卖!”贱卖不仅辜负了大家的辛勤付出,更会损害村集体利益,大家一合计,决定自己卖。
于是,村干部们纷纷发动亲朋好友、利用朋友圈等渠道宣传,有订单后,大家一起出动挖土豆,随后送货上门。常职干部陈川娟的小车化身土豆运输车,后座常堆着小山一样的土豆,瘦弱的她扛着几大袋土豆也能一口气爬上几楼,“完全不觉得辛苦,我们干起都很有劲。”她说。
“种”出利润约21万元
曾经的撂荒地变良田
紧邻土豆地,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,这片山头,黄得耀眼、绿得动人,沿着平整的生产步道穿行其间,满目都是春意盎然。
难以想象,这里曾是一片柏树盘踞、杂草丛生的荒山。方田村紧邻城区,外出务工人员多,几乎只剩老人、小孩留守村子,加之位于3组和5组的该山头无路无水,大片耕地被闲置撂荒。
“荒起好可惜哦!”2022年3月,方田村启动首轮撂荒地整治,将该区域160亩土地纳入其中。随着项目的一步步推进,一人多高的茅草很快“退场”,紫色的土地渐渐露出它本来的面貌。张友美带领干群砍柏树、除荒草,甚至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到了整治现场,带着党员们捡了一天茅草根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锤炼党性。
当年8月,方田村便迫不及待利用整治后的土地种下了第一批玉米和大豆。当时,水利等基础设施还未完善,打药,要一桶桶从山下田里舀水往山上背;灌溉,要买来塑料水管一节节连起来往地里抽。
随后,该区域设施逐渐完善,长约2公里、宽2米的生产便道在山间伸展,灌溉设施四通八达,4口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常年水波盈盈。村集体自营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,利用撂荒地发展种植产业超200亩(二轮撂荒地整治后增加土地约80亩),先后种植的土豆、玉米、油菜、高粱等均获丰收。截至目前,方田村已从该片整治后的撂荒地中“种”出利润约21万元。
“辛苦肯定是辛苦,但是值!”张友美回忆起过去一年多的耕耘,一幕幕恍若眼前:从晚上11点开始通宵砍青豆,以赶上一大早批发商来收购;为了提高油菜附加值,干部们顶着太阳自己晒菜籽、榨清油;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袋袋送土豆,只为卖个好价钱……望着眼前丰收的土豆和油菜饱满的花序,一切苦累都化成了甜。“一层、两层、三层……”她数着油菜花序,满脸欣喜说道:“今年油菜长得好,产量肯定比去年还高,起码能超两万斤!”
产业发展了,受益者终是老百姓。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,为该村的运行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23年,村集体开始给付村民土地租金,首年为100元/亩,其后每年递增50元,直至租金增长至500元/亩/年并持续给付。集体产业长期聘用村民十余人、临时用工多达80人,每年劳务支出约16万元。
70岁的低保户邓肃芳长期在集体产业务工,每日工资60元。她说:“我这个年纪还能有活路做很不错了,安排我的活路也不累,扯草、摘豆子之类的我都做得下来。”
让土地真正活起来
方田村的故事未完待续
亲力亲为自营辛苦,为何不全部引进业主经营?张友美有着自己的打算:为了改好这片撂荒地,花费了大量项目资金,全村干部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,村集体还出资约8万元进行了整治、完善。
既然改了,就要利用好。在优质业主进驻前,村集体自主经营发展产业,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土地,更能为村集体创造可观收益。更重要的是,她希望能够借此发挥带动群众的作用。“群众看我们种得好,可能也会想种,现在土地整治了、路好了、有水了,我们把土质也改好了,以后群众想自己种也方便。”
不管是自营还是转租,方田村对土地利用的原则始终如一,那就是有利于村集体、有利于群众,能让土地真正活起来。今年油菜收割后,方田村将短租150亩给业主用于种西瓜,一个种植季每亩可收租300元。大家心里早算了一笔账:出租一个种植季,村民当年的土地租金不仅有了着落,还不影响村集体后续产业经营,划算!
如今,这片曾经的荒山已变身市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。指着对面的荒山,张友美分享着自己的打算:“我们计划把对面也改出来,用来发展果蔬基地和百部基地,加上山下的稻虾养殖基地和这边的粮油基地,我们村的产业带就更加完善了。”
至此,方田村荒山变良田的故事,还未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