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3日,内江隆昌市胡家镇黄桷村,连片稻田满眼金黄,田边清一色的防逃网,深水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,小龙虾在稻田里欢快生长,村民们挥动镰刀收割水稻,阵阵清风送来沁人心脾的稻香,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呈现眼前。
曾经劳动力外流、耕地撂荒严重的黄桷村,何以变荒为宝,步入产业兴旺的快车道?记者走进黄桷村,探访内江市优秀农民工郭绍洪,解密其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稻虾种养引领产业振兴的“同心圆样本”。
探索——木匠返乡圈田养虾
“从上周三我就开始和爱人、侄女一起打谷子了,田里的小龙虾等打完谷子再卖!”今年41岁的郭绍洪正在田里收割稻穗。他是黄桷村6组组长,承包了近40亩地用于稻虾种养。凭着自己多年的苦干实干巧干,郭绍洪在农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——稻虾综合种养。
郭绍洪接触小龙虾养殖是在2010年,在外做木匠、收入可观的他,由于家庭原因,返乡就业。收泥鳅黄鳝、做木匠活,郭绍洪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在一次去市场卖泥鳅黄鳝的过程中,郭绍洪听到有人在议论,“小龙虾行情还可以,只是现在的小龙虾少了!”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郭绍洪心想,养小龙虾还不容易啊!
说干就干!郭绍洪立马找到在做养殖的战友,以15元/斤的价格,买回50斤小龙虾种苗。回到家,郭绍洪将小龙虾一股脑全倒入了水田。
一个月过去了,当网一节一节收回,网兜里田螺、小鱼、小虾都有,唯独没有小龙虾。郭绍洪百思不得其解,接连下了几天网,结果还是一无所获。“小龙虾不见了!”郭绍洪将田里的水全部放了,跳到田里抠泥巴,想弄清楚原委。烂泥里掺杂着死虾,腐烂的臭气一阵阵袭来!小龙虾没跑走,全部死了。
不服输的郭绍洪再次找到战友,详细询问小龙虾养殖技巧,战友笑着说,“那么多虾全部倒进一块小田,不死才怪!”
这一次,郭绍洪只买了2斤虾苗,严格按照战友嘱咐的话养殖,将水田的田螺、小鱼一一清理,再将水田蓄上深水小心呵护,喂食时他能清楚看见小龙虾游走,泥沙翻动。二十多天过去了,郭绍洪收获了18斤小龙虾,卖了近500元。
榜样——带领全村发展稻虾2000余亩
“郭绍洪在养小龙虾!”消息不胫而走!作为当时村里屈指可数的年轻人,郭绍洪这一举动让村里的老人们十分惊讶。“小龙虾要打洞,他不晓得啊!”“不能让他乱来,不然我们的田全部都要遭殃!”村里的老人把桌子一拍,组团找到郭绍洪劝说他停止养小龙虾。
“我一定要把小龙虾养好!”老人们万万没想到,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告,却让郭绍洪更加坚定了养小龙虾的决心。郭绍洪先将自家的田进行改造,将四周的田坎垒高垒厚,放水清田消毒,精心改造小龙虾的家,正式开始了养殖稻田虾。
从1亩到5亩,从10亩到20亩,郭绍洪的干劲越来越大……
一路高歌猛进,郭绍洪将种养面积扩大到了40亩。小龙虾行情一路看涨,村民看得眼热,纷纷前来请教。他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们传授养殖技巧,“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有粮又有钱,把养殖技术分享给乡亲们,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!”
在郭绍洪的带动下,昔日的撂荒地成了聚宝盆,现在“一地难求”。听闻养虾能致富,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了,退休的老支书卢发春也不甘示弱发展稻虾15亩。
创新——小龙虾成就大产业
天气炎热,稻虾田都蓄上了深水,郭绍洪手工收割后将稻谷码在半桶内,当半桶装满后,再借用水的浮力推至田边,脱粒机直接分离谷粒、谷草,这样打出来的谷粒干爽,谷草直接在田边进行生物处理,整个收获过程对田里的稻桩、小龙虾没有伤害。
“这种打谷子的方式是我研究出来的,现在全村都这样操作!”郭绍洪自豪地介绍道,黄桷村与其他地方采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大规模收割稻谷不同的是,村民大多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,用脱粒机或手工打谷子。
“边干边总结,这样的收割方式实现干谷子上岸,大大方便了搬运、晾晒。”郭绍洪介绍,人工收割是为了避免机械对田块碾压破坏稻桩,便于再生稻生长,保证稻谷产量;同时,也不会惊扰稻田里的小龙虾,让其正常生长。
“‘大户带动小户,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稻虾产业,杜绝土地撂荒’是黄桷村引以为傲的鲜明特点。”黄桷村党总支书记郑贤斌介绍,郭绍洪一人就带动了周边近30户农户发展稻虾产业,黄桷村水田3600余亩,稻虾田就有2000余亩,村里21户家庭农场发展稻虾1200余亩。郭绍洪带领村民共同演绎了“小龙虾大作为”的精彩。2021年,郭绍洪被评为内江市优秀农民工。